鸣榔的拼音、解释、组词
鸣榔的简介:
míng láng
1.见"鸣桹"。
1.见"鸣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渔人以椎击船后近柁的横木,使鱼惊伏以便捕捉。唐.李白〈送殷淑〉诗:「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
《鸣榔》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其含义和用法可能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根据现有资料,“鸣榔”通常指的是渔民利用长木敲击水面以捕鱼的方法,或比喻为发出声响来引起注意。具体解释如下:
-
释义:鸣榔是指古代渔民在夜间捕捉江河中鱼类时,用长长的木棒敲击船边水面,使鱼受到惊吓而跃出水面,从而便于捕捞的一种传统捕鱼方法。有时也用来比喻一种方式或手段来引起注意或者回应。
-
造句:
- 为了增加渔获量,渔民们在月光下用长木棒敲击船边的水面,发出“鸣榔”的声音。
- 古代渔民常用“鸣榔”技巧捕捉出没于江河中的鱼类。
- 在《水浒传》的故事里,梁山好汉们夜晚在江湖中使用了“鸣榔”,成功诱捕鱼群。
- 他们认为,“鸣榔”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渔民提高捕捞效率。
- 这个传统捕鱼技巧“鸣榔”,虽然在现代渔业中已不常见,但它见证了渔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历史。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基于对“鸣榔”的一般理解,并非具体出处的引用。根据实际需要或上下文,“鸣榔”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