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墙的拼音、解释、组词

萧墙的简介:

xiāo qiáng
①当门而立的小墙: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②比喻内部:萧墙衅起|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萧,肃敬。墙,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萧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词汇,出自《论语·季氏》,原意是指内室之壁,在古代是宫内的屏风或门屏。在后世的使用中,它被引申为代指内部、内部矛盾或内部冲突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出处:《论语·季氏》中有云:“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在这里提到“萧墙”是为了提醒鲁国的大夫季孙,真正的威胁和隐患可能来自于内部,而不是外敌。
  • 引申义:后来,“萧墙”一词被广泛用来比喻家庭或组织中的矛盾、斗争等内部问题。

造句

  1. 在公司管理上,高层之间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很容易产生“萧墙之患”,最终影响团队的整体发展。
  2.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但有时候家里的“萧墙”也会带来不少烦恼和矛盾。
  3.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防止出现“萧墙”事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4. 一个组织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先解决好“萧墙”的问题,让所有成员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5. 在处理团队冲突时,我们要避免小题大做、相互指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萧墙”,影响团队士气和效率。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萧墙”不仅仅局限于古文中所描述的宫内屏风或门屏,更多被用来表达一种比喻含义——内部矛盾或问题。

分词解释

xiāo

1 即“艾蒿”。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3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qiáng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