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等的拼音、解释、组词
户等的简介:
hù děng
1.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汉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北魏献文帝天安﹑皇兴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北齐再施行。唐高祖武德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武德九年,又改为九等。宋太祖建隆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宋仁宗至和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元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明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后遂废止。参阅《史记.平准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
1.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汉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北魏献文帝天安﹑皇兴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北齐再施行。唐高祖武德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武德九年,又改为九等。宋太祖建隆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宋仁宗至和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元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明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后遂废止。参阅《史记.平准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
- AI解释
《户等》这个词通常出现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唐朝时期。它是指根据家庭资产、社会地位等因素划分出来的等级制度,是一种用来评估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方法。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中,为了更好地征税和管理地方事务,政府会依据“户等”进行分类。这一机制不仅包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和登记,还涉及家庭成员的职业、财产状况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户等意味着不同的税收负担和社会权利义务。
造句:
- 在唐朝时期,朝廷实行严格的户等制度,以确保财政收入公平分配。
- 王家是当地的豪强大户,因为田产丰厚,长期处于上三品的高阶地位。
- 由于李家没有过多财产,只在村子里种几亩薄田,因此被划分到了下户行列中。
- 当官府需要征兵或调遣劳力时,通常会优先从户等较高的家庭中挑选合适人选。
- 虽然张三一家在乡村小有名气,但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未能提升至较高的户等。
这些句子展示了“户等”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