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的拼音、解释、组词
孤竹的简介:
gū zhú
1.独生的竹。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乐曲名。 4.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5.《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 6.竹的一种。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1.独生的竹。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乐曲名。 4.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5.《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 6.竹的一种。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孤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孙竹竹枝根之末。」汉.张衡〈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 乐器名,吹管乐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作定律或调律之用。晋.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 复姓。
词语“孤竹”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含义较为特定。在历史和文化语境下,“孤竹”一般指的是:
- 地方名:《山海经》中有提到孤竹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位于现在的河北省卢龙县一带。
- 植物名:孤竹也指一种草本植物,学名为“Nardostachys jatamansi”,在传统医学中用作药材。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孤竹”作为古代诸侯国之名,在《左传》、《史记·宋世家》等古籍中有记载。该国与周朝关系密切,曾多次参与周王室的事务。
- 植物特性: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孤竹”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其根茎含有多种生物碱,在传统医学中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造句
- 古代传说中的孤竹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之一,与周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草药被称为“孤竹”,它们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 孔子曾游历到过孤竹国,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有所记载,这也成为了后世研究周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 现代研究者在探索古代植物药用价值时,发现了被称为“孤竹”的一种草本植物,它含有的生物碱对治疗某些疾病有显著效果。
-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孤竹”根茎被认为具有良好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是制作中药的一种重要成分。
这些句子旨在帮助更好地理解词语“孤竹”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