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的拼音、解释、组词

麈尾的简介:

zhǔ wěi/yǐ
1.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尘,可用来驱赶蚊蝇。《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麈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持扇形道具,主要用于官员和士大夫阶层,在举行雅集、品茗、听琴等场合中使用。它由麈(鹿科动物)的尾毛制成,故称麈尾。在历史上,《麈尾》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风雅文化的象征之一。

详细解释

  • 起源与用途:《麈尾》起源于魏晋时期,盛行于东晋、南朝及唐朝初年。它主要用于辅助官员、士人言谈举止的礼仪,也用于品茗时扇动茶香。
  • 材质与形态:主要由麈鹿的尾毛制成,形状多为扁平形、椭圆形或者柳叶形,末端逐渐变细,有的还装有木柄或铜饰作为装饰。
  • 文化象征意义:《麈尾》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成为士大夫阶层身份和品味的一种标志。在当时,能够正确使用《麈尾》,被视为一种风雅的生活方式。

造句

  1. 古人常在品茗时手持麈尾,轻轻扇动茶香。
  2. 在魏晋名流间,麈尾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展现个人修养的象征物。
  3. 持一柄麈尾漫步于古街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
  4. 无论是在诗酒雅集还是日常谈笑中,他总是手执麈尾,仪态万方。
  5. 那日的雅集上,宾客们皆以麈尾为伴,共品茗香,共赏风月。

以上造句生动展现了《麈尾》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使用情景。

分词解释

wěi,yǐ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2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3 在后面跟:~随。~追。4 量词,指鱼:三~鱼。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