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1892-1986)的拼音、解释、组词
刘伯承(1892-1986)的简介:
liú bó chéng (1892-198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开县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先后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16年在攻占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30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历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参与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并参与指挥跃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建国后,任国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开县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先后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16年在攻占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30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历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参与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并参与指挥跃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建国后,任国
- AI解释
刘伯承,全名刘伯承(1892年10月4日-1986年9月6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首。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政治家,在中国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还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刘伯承一生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参与并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军事教育方面的成就也值得特别提及:他主持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军事学院,对培养中国现代化军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五个使用刘伯承名字或相关事迹的造句:
- 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的指挥艺术令人称赞。
-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的名字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将军多次策划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
- 抗日军政大学的创立与刘伯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培养我军高级军事人才的重要摇篮。
- 刘伯承不仅在战场上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