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余的拼音、解释、组词

祝余的简介:

zhù yú
1.见"祝予"。

  • AI解释

祝余》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祝余”一般是指一种祭祀用语或是对农作物的一种美好祝愿。以下是对“祝余”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

解释

  1. 字面意思:“祝”,意为祝福、祈祷;“余”,在古代有时泛指丰收、剩余的粮食或农作物。
  2. 历史意义:在古时,“祝余”一词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祭祀仪式,或者是一种对丰收的祝愿。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敬仰之情,希望通过特定的方式祈求来年的丰收。

造句

  1. 在古代中国,每逢谷物收割之时,人们都会举行“祝余”仪式,以感谢天地之恩赐。
  2. 祝余仪式中,村民们手捧香火,唱着古老的歌谣,向土地神灵和五谷之神表达感激之情与祝福之意。
  3. 古代帝王常常会在重要节日或祭典上亲自参与祝余仪式,以此体现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重视。
  4. 历史上记载的祝余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习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依赖及其文化特色。
  5. 祝余不仅仅是农民们的一种传统习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请注意,“祝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并且其具体含义可能因不同的历史文献或语境而有所差异。上述内容是基于对“祝余”的一般性理解和描述。

分词解释

zhù

1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2 古代指男巫。3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4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5 姓。6 古同“注”,敷涂。

1 文言代词,我:“~将老”。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4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5 农历四月的别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