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464-549)的拼音、解释、组词
梁武帝(464-549)的简介:
liáng wǔ dì (464-549)
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齐雍州刺史,乘齐内乱起兵,公元502年夺取帝位。在位时重用士族,残酷剥削农民,多次镇压农民起义。酷信佛教,大兴寺院,曾三次出家为僧。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统治后期北方降将侯景叛乱,都城建康被攻破,饥病而死。
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齐雍州刺史,乘齐内乱起兵,公元502年夺取帝位。在位时重用士族,残酷剥削农民,多次镇压农民起义。酷信佛教,大兴寺院,曾三次出家为僧。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统治后期北方降将侯景叛乱,都城建康被攻破,饥病而死。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梁武帝(464年-549年),本名萧衍,字叔达。他是南朝东昏侯萧宝卷的堂兄,即位后改国号为“梁”,因此史称其为“梁武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被誉为一代文豪,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深厚造诣。
- 政治家与君主: 梁武帝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政策。
- 佛教信仰者: 他推崇佛教,在位时多次大规模地建造寺庙、翻译佛经,同时个人也笃信佛法,甚至一度出家为僧。
- 文学与艺术: 梁武帝本人多才多艺,在诗歌、书法等方面皆有卓越成就。他倡导文教,重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造句
- 文学作品中的引用:
-
“梁武帝擅长诗赋,其《答王克之书》被誉为千古佳作。”
-
描述个人信仰:
-
“尽管身为皇帝,梁武帝却一心向佛,常在宫中举办佛教活动。”
-
历史评价使用:
-
“梁武帝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还促进了南朝文化的繁荣发展。”
-
引用其行为事例:
-
“梁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深受百姓欢迎。”
-
描绘历史场景:
- “在一次盛大的佛事活动中,梁武帝亲临现场,并发表了一篇关于佛教的长篇讲说。”
分词解释
梁
liáng
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2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4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6 姓。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帝
dì
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2 君主:~王。皇~。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