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学校的拼音、解释、组词

造谣学校的简介:

zào yáo xué xiào/jiào
剧本。英国谢立丹作于1777年。施尼威尔夫人等一群贵族男女以造谣生事为乐,专门破坏别人的名誉和家庭幸福。施尼威尔夫人的家成了一所“造谣学校”。 

  • AI解释

造谣学校》这一表达实际上并非一个标准的词汇或概念,而是由两个词“造谣”和“学校”组合而成。在中文中,“造谣”通常指的是故意捏造并散布不实的消息,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而“学校”是指进行教育的场所。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造谣学校》,可能有以下几种解读:

  1. 批评或讽刺某些学校的不良现象:一些学校可能存在教师、学生或者学校管理方为了个人利益,故意捏造不实信息的情形。
  2. 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使用“造谣”和“学校”的组合来构建一个特定情境或场景的隐喻。

基于上述解读,《造谣学校》一词并没有具体的定义或含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下面提供五个相关的句子,用于表达上述概念:

  1. 一些教师为了个人私利,故意在家长间散布关于学校的负面信息,这种行为就像是《造谣学校》,严重损害了教育环境。
  2. 校方应该加强管理,防止任何教师或学生成为《造谣学校》的参与者。
  3. 这起事件被揭露后,学校名誉受损,成了众人眼中的《造谣学校》。
  4. 在这次社区会议中,家长代表严厉谴责了一些人故意制造关于学校的谣言,称他们为《造谣学校》的主要推手。
  5. 为了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造谣学校》的行为必须受到严格禁止和惩治。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上述解读编写的示例,并非标准用语。在实际使用时,请根据具体情境调整表述方式。

分词解释

zào

1 制作,做: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2 瞎编:胡编乱~。捏~。3 成就:~诣。4 培养:~就。5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甲~。乙~。6 到,去:~访。7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晚~。8 时代,年代:末~。

yáo

1 大众编的反映生活的歌:民~。歌~。童~。2 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言。~传(chuán )。~诼(造谣诬蔑的话)。3 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我歌且~”。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xiào,j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