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成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司成的简介:

dà sī chéng
1.周官名。司徒属官。 2.唐国子监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相当于西汉的博士仆射﹑东汉的博士祭酒。高宗龙朔二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咸亨元年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三》。

  • AI解释

大司成》一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较为少见,但从其字面结构分析,“大”通常指的是职位的尊贵或规模的宏大;“司”意为管理、负责;“成”,可能是指某种学府或者学校。因此,《大司成》大概可以理解为一个负责大规模教育机构(如太学、国子监等)的高级官员,主要职责可能是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以及指导教学活动。

详细解释

  • 职位性质:古代中国的官职体系中,负责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的重要职务。
  • 职责范围:“大司成”可能需要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监督教学质量、选拔教师等,是维护整个学府运作的核心人物之一。
  • 地位与权力: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中,这一职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造句

  1. 在古代的太学里,大司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并监督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
  2. 大司成的职责不仅仅是管理事务,还包括培养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学质量。
  3. 研究表明,一个得力的大司成能够显著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与效率。
  4. 虽然现代已不再有“大司成”这样的职位,但他的角色在今天的学校管理者身上仍然有所体现。
  5. 为了确保学校的顺利运作,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员担任类似古代“大司成”的角色。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