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亦云的拼音、解释、组词

人云亦云的简介:

rén yún yì yún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别人说什么,自己也随声附和。※语或出宋.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八首之二。后用「人云亦云」形容没有独自的见解,只会盲从跟随。△「拾人牙慧」、「拾人涕唾」

2. ※宋.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八首之二(据《苏东坡全集.后集.卷五》引)铁桥本无柱,石楼岂有门?舞空五色羽,吠云千岁根。松花酿仙酒,木客1>餽2>山飧3>。我醉君且去,陶云4>吾亦云。 〔注解〕 (1) 木客:樵夫。 (2) 餽:音ㄎㄨㄟˋ,通「馈」,赠送。 (3) 飧:音ㄙㄨㄣ,饭菜。 (4) 陶云:指陶渊明曾说过的话。

3. 苏州定慧寺的守钦长老,派遣他的徒弟卓契顺来探望被贬谪到惠州的苏轼,顺道寄上他做的〈拟寒山〉十颂。苏轼看了之后,觉得守钦长老的诗句流露出像禅宗三祖僧璨和五祖弘忍诗作的通达意境,而没有贾岛和僧人可明诗中的峭冷、枯瘦,于是和韵做了〈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八首。典源这里用的是第二首,内容是描述苏轼在惠州的生活环境:他居住的地方邻近铁桥和石楼两座山,白天看得到有五色羽毛的奇鸟,夜晚听得到千年枸杞根化成的狗的吠叫声,也有松花酿成的仙酒,和樵夫送的山肴野菜。我喝醉了你就自己离去吧!晋朝的陶渊明不也曾说过:「我醉欲眠,卿且去。」我只是附和他的话而已。后来「人云亦云」这句成语可能就是从这里的「陶云吾亦云」演变而来,多转引申,用来形容没有独自的见解,只会盲从跟随。

1. 形容自我没有独立的见解,只会盲目跟从他人的意见。【例】做事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失去立场。

1. 别人说什么,自己也随声附和。形容没有独立的见解,只会盲从跟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虽然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是现在的世人,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

人云亦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或说法。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容易导致个人失去自我判断力,在社会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盲目跟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详细解释:

  • 出处: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虽然不是直接引用“人云亦云”,但后世人们用“人云亦云”来形容那些没有自己判断力的人。
  • 语法结构:通常作为谓语或宾语使用。

造句:

  1. 小王总是听从领导的意见,完全没有人云亦云的意思,这让他在团队中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2. 在那个会议上,他只是人云亦云,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
  3.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4. 尽管大家的观点五花八门,但他依然坚持人云亦云的原则,不表达个人看法。
  5. 虽然大家都说这件事不可能成功,但李华并没有盲目跟从,而是通过自己的判断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人云亦云的结果。

这些造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人云亦云”成语的使用场景及含义。在实际应用中,“人云亦云”的反义词如“独树一帜、坚持己见”等词汇也常用来表达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分词解释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yún

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5 通“芸”。众多。6 通“纭”。纷纭。

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