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而起的拼音、解释、组词
鸡鸣而起的简介:
jī míng ér qǐ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本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指鸡啼时即起床。形容人勤奋不懈。唐˙韩愈˙上宰相书:鸡鸣而起,孜孜焉亦不为利。
1. 语本《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指鸡啼时即起床。形容人勤奋不懈。唐.韩愈〈上宰相书〉:「鸡鸣而起,孜孜焉亦不为利。」
词语《鸡鸣而起》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描述的是一个人非常勤奋,能够早起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鸡鸣而起”意味着在听到鸡叫之后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或活动。这种行为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勤勉、积极进取的人。
详细解释
- “鸡鸣”:指代黎明时分的声音,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而起”:即立刻起身,表现出迅速响应和积极行动的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鸣而起”的故事常用来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早睡早起的重要性。这种习惯被认为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提升,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和珍惜。
造句
- 小明从小就养成了鸡鸣而起的好习惯,每天早上都能准时起床开始学习。
- 张老师常常教育他的学生们要效仿古代贤人“鸡鸣而起”的精神,勤奋努力,追求知识。
- 李阿姨是个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她总是鸡鸣而起到社区服务站报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王老板鼓励员工们每天都要做到鸡鸣而起,充满活力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 老一辈人常常教导晚辈要学习古人“鸡鸣而起”的精神,珍惜时间,努力生活和工作。
这些句子展示了“鸡鸣而起”这一习惯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以及它所传递的价值观。
分词解释
鸡
jī
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母~。~雏。
鸣
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