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秋帖的简介:

zhōnɡ qiū tiē
1.又名《十二月帖》。晋王献之尺牍,草书。原五行三十二字,后裁去二行,现三行二十二字。明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帖》,所佚二行以《淳化阁帖》补入。此帖运笔爽利,如公箸画灰,连续无端末。清代作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晋王献之的行书尺牍。原五行三十二字,后裁去二行,为三行二十二字。此帖运笔流畅,笔笔相连,字字相接,一笔连写四、五字,实属潇洒宏肆。清代作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中秋帖》,原名《书七帖》之三,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所作的一封手札。此帖虽历经波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定为“三希”之一(另外两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询的《伯远帖》),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

详细解释

  1. 内容:此帖书写的是一封信件,大致表达了作者在中秋节之际对亲友的问候及祝愿。全文仅52字,但字体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2. 风格:《中秋帖》笔力刚健,结构灵动,其行气流畅自然,为王献之传世草书代表作之一。

  3. 历史背景与影响:此帖作为一件书法精品,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书写技艺,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友情与雅集文化。它也是后世学习书法的重要参考作品之一。

造句

  1. 这件《中秋帖》真迹在拍卖会上以天价成交,引起了收藏界的轰动。
  2. 我们可以欣赏到王献之的《中秋帖》,感受其笔下的中秋情怀与艺术魅力。
  3. 学习书法的人常常临摹《中秋帖》,试图从中汲取灵感和技巧。
  4. 书法家张老先生经常向学生们展示《中秋帖》这件国宝级的作品,让大家领略古人的书艺之美。
  5. 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人们往往会谈论起这幅《中秋帖》,寄托着对传统节日的深深情感。

分词解释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tiè,tiě,tiē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