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是非的拼音、解释、组词

混淆是非的简介:

hùn xiáo shì fēi
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颠倒是非对错,使人观念混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八回:布散谣言,混淆是非。

1. 颠倒是非对错,使人观念混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布散谣言,混淆是非。」

词语解释

混淆是非,汉语成语,拼音是“hùn xiáo shì fēi”,意思是故意把正确的和错误的、对的和错的理解颠倒过来,使辨别不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言论让人难以判断真假正误。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夫信者,人之本也;而疑者,乱之端也。”虽然并非直接出现该词,但反映了这一概念的思想背景。后世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化为“混淆是非”。

造句

  1. 这个演讲者故意混淆是非,让听众产生混乱。
  2. 在这场辩论中,他故意混淆是非,企图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3. 谁来澄清事实,不要让谣言和误导信息混淆是非?
  4. 媒体应该努力避免在报道过程中混淆是非,以维护公众利益。
  5.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混淆是非,刻意曲解事实。

分词解释

hùn,hún

1 搀杂在一起:~杂。~和。~同。~淆。~为一谈。2 乱,胡乱:~乱。~世魔王。3 蒙,充:蒙~。~充。~进。鱼目~珠。4 苟且度过:胡~。~事。

xiáo

1 混乱,错杂:~乱。混~。~惑。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