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之誓的拼音、解释、组词

柏舟之誓的简介:

bǎi zhōu zhī shì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亦作“柏舟之节”。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妇女丧夫守节不嫁。见柏舟之节条。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青松摧折,哀断女萝之心,丹节孤高,终守柏舟之誓。

1. 比喻妇女丧夫守节不嫁。参见「柏舟之节」条。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青松摧折,哀断女萝之心,丹节孤高,终守柏舟之誓。」

《柏舟之誓》并非一个特定的历史典籍或文学作品中的具体篇章,而是源自于《诗经·邶风·柏舟》,该诗是《诗经》中的一篇。从名字来看,“柏舟”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这里的“柏舟”实际上并不是说的真正的船只,而是诗人用来自喻的一种意象。“之誓”在本句中应该指的是诗中的誓言或承诺。

《诗经·邶风·柏舟》是一首由卫国的一位女子所作的诗歌。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婚姻自由、个人幸福追求的态度,以及面对家庭和社会压力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思想情感。

以下是五个造句示例:

  1. 在《柏舟之誓》中,这位女子勇敢地表达了她对于自我价值的珍视。
  2. 此次会议中,大家讨论了如何像《柏舟之誓》中的主人公那样,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
  3. 《柏舟之誓》的故事激励着许多人,在面对困境时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
  4. 这首诗歌就像是一曲《柏舟之誓》,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抗争的决心。
  5. 尽管社会环境多变,但像《柏舟之誓》中展现的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请注意,“柏舟之誓”这一说法并非出自原文或特定典籍中的原词,而是对其所表达精神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分词解释

bǎi,bó,bò

1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2 姓。

zhōu

1 船:~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ì

1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2 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