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的拼音、解释、组词

他山之石的简介:

tā shān zhī shí
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1. 比喻可借以改正缺失的外力。语本《诗经.小雅.鹤鸣》。【例】某些国家发展捷运的成功经验,正是我们今日的他山之石。

1.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参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他山之石》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原文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它山”指代的是其他山,而“攻”在这里并不是打击或攻击的意思,而是指琢磨、加工。整体意思是指借助外力或者他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具体解释如下: - 他山:其它的山,借以比喻别人或者别处。 - 之石:指他山上的石头。 - 可以攻玉:在古代玉石加工中,“攻”是琢磨的意思。这里引申为通过借鉴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造句示例: 1. 遇到问题时,不妨多向别人请教,就像《他山之石》所说的那样,或许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 小明常常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以此作为自己的“他山之石”,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技巧。 3. 在公司内部,我们应当鼓励大家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优势,就如同《他山之石》一样,共同促进团队的发展。 4. 学习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就像一块“他山之石”,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5. 为了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研发部门决定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交流,期望从他们的建议中找到灵感,好比《他山之石》一样,获取新的创新思路。

分词解释

1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杀。2 别的,另外的:~人。~日。~乡。~山之石,可以攻玉。其~。3 虚指:睡~一觉。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í,dàn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金~。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