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律尺的拼音、解释、组词
古律尺的简介:
gǔ lǜ chǐ/chě
1.古代以黄钟为度量衡的标准。相传黄帝时乐官伶伦造律尺,名古律尺,又名纵黍尺。以一粒秬黍的纵长度为一分,九分为一寸,九寸为一尺。参阅明朱载堉《律吕精义.内篇十》。
1.古代以黄钟为度量衡的标准。相传黄帝时乐官伶伦造律尺,名古律尺,又名纵黍尺。以一粒秬黍的纵长度为一分,九分为一寸,九寸为一尺。参阅明朱载堉《律吕精义.内篇十》。
- AI解释
实际上,“古律尺”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特定情境下的组合词或者是误解。在中文中,“古”通常指的是古代、古老;“律”可能指的是法律或者度量衡的标准(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单位);“尺”则是长度单位。但如果结合在一起用作“古律尺”,则不常见且意义模糊,可能需要具体化其含义或出处。
为了更准确地解释和使用,请允许我假设您可能想表达的是与古代法律度量相关的尺寸标准,并提供一个合理的解读和五个造句如下:
解释:
如果“古律尺”是指某个时代(例如中国古代)的官方规定用于测量长度的标准尺子,它可能是用来确保交易、工程建造等方面的公平性和准确性。这种尺度在当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造句:
- 古代匠人依照古律尺精心打磨每一个零件,使得这件工艺品既美观又耐用。
- 在古代中国,制定和使用统一的“古律尺”对于维护市场秩序至关重要。
- 学者们研究了不同朝代的古律尺,发现它们在尺寸上有所变化,反映了当时经济与文化的变迁。
- 为了还原古代建筑的真实面貌,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古律尺进行了精确的复原工作。
- 尽管现代社会已广泛采用公制单位,但历史博物馆中依然保留着这些珍贵的“古律尺”,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请注意,“古律尺”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上述造句是基于合理的假设编撰而成。如遇特定语境或来源,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与用途。
分词解释
古
gǔ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3 姓。
律
lǜ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
尺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