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决权的拼音、解释、组词

否决权的简介:

fǒu/pǐ jué quán
①某些国家的元首、上议院所享有的推翻已通过的议案或使其延缓生效的权力。②在会议中少数否决多数的权力。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享有的否决权。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少数对于多数决议的否定权利。【例】联合国常务理事拥有否决权。

1. 少数可以否定多数决议的特别权利。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国,拥有终止该会所有议案的否决权。」

词语:否决权

定义与含义: 否决权是指在某些决策机制中,某方有权阻止某一提案或决定被通过的权利。这是一种权力制衡的方式,通常应用于涉及多方利益的场合,以防止某一方案未经其他参与者同意而强行推行。在国际组织、联盟或者某些国家的政治体制中较为常见。

详细解释: 1. 应用范围:否决权主要出现在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决策的情境下,如联合国安理会、欧盟理事会等。 2. 运作方式:持否决权的一方或多方只需提出反对意见即可阻止该提案通过。一般情况下,获得至少一方的否决票则意味着提案不能生效。 3. 目的与作用:设置否决权旨在增加决策过程中对各方利益考量的平衡性,从而避免少数人控制多数的情况发生。

5个造句:

  1. 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可以阻止一项决议通过。
  2. 为了确保所有成员国的利益得到尊重,这次国际条约修改方案将增加一票否决机制。
  3. 该协议需要所有股东的一致同意才能成立,但是小股东的否决权使得谈判异常艰难。
  4. 在公司董事会中设置了管理层和员工代表联合决策机制,并赋予了员工一定的否决权,以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侵害。
  5.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后,由于总统行使了否决权,新法案未能在国会通过。

这些句子展示了“否决权”这一概念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fǒu,pǐ

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定。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则。学则正,~则邪。

jué

1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江疏河”。2 堤岸被水冲开:~口。溃~。3 断定,拿定主意:~定。~断。~计。~然。~胜。~议。犹豫不~。4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不后退。5 决定最后胜败:~赛。~战。6 执行死刑:处~。枪~。

quán

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力。~威。~贵。~柄。~势。生杀予夺之~。2 有利的形势:主动~。3 变通,不依常规:~变。~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术。智必知~。4 暂且,姑且:~且。5 秤锤:~衡。6 衡量,估计:~其轻重。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