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辅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辅的简介:

gōng fǔ
1.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三公、辅相。《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公辅”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主要出现在史书、传记等文献中。这个词组通常指的是辅助君王或宰相处理政务的大臣,即担任重要政务职务的人士。“公”,常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辅”,则是辅助、协助的意思。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特别是汉代以后,“公辅”一词多用来尊称一些重要的文官或幕僚,他们通常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和政务处理。
  2. 职责范围:“公辅”的职责往往包括辅佐皇帝或宰相处理日常政务、制定政策等。这些人往往是朝廷中的核心成员,在政治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社会地位:由于其在政坛上的重要性,这些官员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造句示例:

  1. 古代的公辅人物经常需要面对国家大事,如如何平定边疆叛乱、加强中央集权等重大议题。
  2. 在宋朝时期,许多著名的文臣都被尊称为“公辅”,他们为国家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李先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被众人视为公辅之才,他的建议往往能对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4. 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我阅读了许多关于古代公辅人物的传记和研究资料。
  5. 在那个时代,成为公辅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因为它不仅意味着高官厚禄,还象征着个人才能的肯定。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公辅”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希望这些例子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1 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每轮二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2 帮助,佐助:~佐(协助,多指政治上)。~弼。~助。~导。~相(xiàng )。3 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畿~。4 人的颊骨:~车相依(“车”,指牙床,喻互相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