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化反应的拼音、解释、组词

皂化反应的简介:

zào huà/huā fǎn yīng/yìng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的反应。如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naoh)发生反应生成硬酯酸钠与甘油。工业上可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 AI解释

《皂化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指的是脂肪酸与碱(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生成肥皂的过程。这种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制造肥皂的过程中。

详细解释:

皂化反应是一种酯的水解反应。当脂肪酸与碱性溶液接触时,会发生皂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脂肪酸分子中的羧基(-COOH)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盐,即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或钾)。同时,水是这一化学反应的副产品之一。

化学方程式:

以硬脂酸为例,其皂化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 C_{17}H_{35}COOH + NaOH \rightarrow C_{17}H_{35}COONa + H_2O ] 其中,(C_{17}H_{35}COOH) 是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NaOH) 是氢氧化钠。反应产物 (C_{17}H_{35}COONa) 就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

造句:

  1. 在家自制肥皂时,我通过观察皂化反应的原理,成功制作出了一块天然肥皂。
  2. 当我在实验室进行肥皂制备实验时,亲眼见证了脂肪酸与碱之间的皂化反应过程。
  3. 为了减少化学废料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控制好皂化反应的时间和温度。
  4. 某些生物油脂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天然的清洁剂。
  5. 利用皂化反应原理制作肥皂既环保又有趣味性,非常适合作为家庭科学实验项目。

分词解释

zào

1 黑色:~靴。不分~白(喻不问是非)。2 差役:~隶(古代贱役,后专以称衙门里的差役)。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fǎn

1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3 抵制,背叛,抗拒:~霸。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5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6 类推:举一~三。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