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拼音、解释、组词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简介:
yú jiā ào (sà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
词篇名。北宋范仲淹作。题为“秋思”。当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篇中描写边塞的特异风光,抒发将士为国守边的豪情和思乡之苦。风格慷慨悲凉,开宋代豪放派词之先声。
词篇名。北宋范仲淹作。题为“秋思”。当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篇中描写边塞的特异风光,抒发将士为国守边的豪情和思乡之苦。风格慷慨悲凉,开宋代豪放派词之先声。
- AI解释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秋季的景象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体现了作者对于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语解释
- 塞下:指边疆地区;边防要塞之处。
- 秋来风景异:“异”有不同之意。这里指的是秋季来临之后,边塞的自然风光与内地有所不同。
- 衡阳雁去无留意: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大雁,在到了湖南衡阳一带后不再停留,显得毫不留恋,这是大雁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反应。
-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风吹草动、马蹄声等;“角”指古代军中使用的号角。这句话描绘了在边塞的背景音中,伴随而来的号角声。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这绵延不断的山峰之间,夕阳西下,暮霭渐浓时,孤独的边城紧闭着城门。
- 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是泛指普通的酒。这句词表达了离家万里的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山(今蒙古共和国境内),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勒”在这里是雕刻的意思。这句话用了典故表达出将士们虽然立下了军功却无法回家的矛盾心情。
-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管”指羌笛,是一种边塞乐器;“悠悠”形容声音的悠长、低沉。这句描绘了一幅夜晚寒霜覆盖大地,羌笛声悠扬的画面。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们难以入眠,将军和战士们满头白发,眼中含着泪水。
造句
- 秋天来了,在塞下这异乡之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戍边将士的身影,他们为了国家而远离家乡。
- 在这样的季节里,大雁都南飞避寒了,可这些战士们却坚守在边疆,守卫着这片土地的安全。
- 每当听到那悠扬的羌笛声和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为了国家而戍守边关的士兵。
- 杯中的浊酒,就像这远在他乡的人一样,充满了孤独与思念,但又不得不坚持在这里。
- 在这漫长的夜晚里,我看着漫天的霜白和那一轮孤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分词解释
渔
yú
1 捕鱼:~业。~翁。~村。~船。~网。~民。~汛。~歌。~火。竭泽而~。2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夺。~利。~色(猎取美色)。3 姓。
家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
傲
ào
1 自高自大:骄~。~岸(形容性格高傲)。~骨。~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视。高~。孤~。2 藐视,不屈:~然。~霜斗雪。
塞
sāi,sài,sè
1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下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秋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来
lái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5 做某个动作:胡~。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兮!13 姓。
风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景
jǐng,yǐng
1 环境的风光:~色。~致。~物。~观。~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深。2 情况,状况:~象。~况。年~。3 佩服,敬慕:~仰。~慕。4 高,大:~行(xíng )。5 姓。
异
yì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2 分开:离~。~居。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5 奇怪:惊~。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