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的拼音、解释、组词
傲的基本解释:
1 自高自大:骄~。~岸(形容性格高傲)。~骨。~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视。高~。孤~。
2 藐视,不屈:~然。~霜斗雪。
傲的笔顺/笔顺名
ノ,丨,一,一,丨,一,㇆,ノ,ノ,一,ノ,㇏
撇,竖,横,横,竖,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捺
-
1 ノ
撇
-
2 丨
竖
-
3 一
横
-
4 一
横
-
5 丨
竖
-
6 一
横
-
7 ㇆
横折钩
-
8 ノ
撇
-
9 ノ
撇
-
10 一
横
-
11 ノ
撇
-
12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自大、自负、不屈服。如:「骄傲」、「傲气」、「傲骨」、「傲视」、「傲慢无礼」。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自大、骄纵。【例】骄傲、傲慢
2. 不屈服的。【例】傲骨、傲气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倨慢。如:「骄傲」、「傲慢」。
2. 不屈服的。如:「傲骨」、「傲气」。
3. 轻视、不尊敬。《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唐.韩愈〈祭鳄鱼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避之。」
4. 急躁。《荀子.劝学》:「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管子.乘马》:「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详细解释
傲[ào]
〈形〉
【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造字法】:形声。从人,敖声。
1 同本义 ([En.] proud;arrogant)
【引】
1 《说文》:傲,倨也。
2 经传以敖为之
【引】
1 《礼记·曲礼》:凡视上于面则敖。
2 《诗·小雅·桑柔》:彼交匪敖。
3 《诗·周颂·丝衣》:不吴不敖。
4 《史记·游侠传》:敖而无足数者。
5 《左传·文公九年》:执币,傲。
6 《礼记·乐记》:齐音傲辟乔志。
7 《庄子·天下》:图傲救世之士哉。
8 《贾子道术》: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
9 《韩非子·内储说下》: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
10 魏征《十三斩不克终疏》: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例】
又如:傲兀(高傲不屈的样子);傲睨(傲然睨视,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态
3 急躁 ([En.] irrascible;irritable;impatient)
【引】
1 《荀子·劝学》:不问而告谓之傲。
傲[ào]
〈动〉
1 傲慢而轻视 ([En.] despise)
【引】
1 《韩非子·六反》:民慕其利而傲其罪。
2 《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
2 如:傲俗(蔑视俗人);傲上(对上倨傲)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倨也。从人敖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倨也。从人敖聲。五到切
注解
『从人,敖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人】为形旁,【敖】为声旁。
【傲】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敖聲』,即形声字中【敖】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五到』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傲】字本义为骄傲;傲慢无理。
【傲】字造字法为形声:从亻、敖声。
【傲】字字形结构为左中右, 可拆字为“亻 敖”。
【傲】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八, 人部, 现代部首为亻, 笔画为12画。
【傲】字异体字:㜜 奡 嫯 慠 敖 遨。
《说文解字》注解
(傲)倨也。按此當與下倨不遜也連屬。㐹篆當與健倞二篆相屬。葢此部經傳寫旣久失其舊者多矣。古多假敖爲傲。女部又出嫯字。侮㑥也。从人。敖聲。五到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