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蟾(1852-1895)的拼音、解释、组词
刘步蟾(1852-1895)的简介:
liú bù chán (1852-1895)
清末海军将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赴英国学习海军。后任定远舰管带、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参与制定北洋舰队的规制。中日黄海海战中,曾代负伤的提督丁汝昌指挥作战。日军进攻威海卫军港时,率部移舰抗击,后沉舰自杀。
清末海军将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赴英国学习海军。后任定远舰管带、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参与制定北洋舰队的规制。中日黄海海战中,曾代负伤的提督丁汝昌指挥作战。日军进攻威海卫军港时,率部移舰抗击,后沉舰自杀。
- AI解释
刘步蟾(1852年—1895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尤其是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出生于福建同安,是中国清朝北洋水师的重要创建者和指挥官之一。
刘步蟾早年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西方的航海技术和军事知识,并在此期间对西式战舰和海军建设有了深刻的理解。1879年至1880年间,他被派遣赴英国留学,在学习之余还负责编译了大量航海图书和资料,为中国的海军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步蟾不仅在技术层面有很高的造诣,还在战略战术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海防战舰的设计与维护。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在北洋舰队中担任要职,并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尽管最终中国战败,但刘步蟾在其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以下是五个使用“刘步蟾”作为人物背景的造句:
- 历史故事:清朝末年,著名将领刘步蟾致力于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在甲午海战中指挥北洋舰队英勇作战。
- 纪念活动:今年是刘步蟾逝世一百三十周年,各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以缅怀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海防专家。
- 学术研究: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刘步蟾留下的著作与信件,试图从历史角度全面了解中国海军早期发展的情况。
- 影视作品:有电视剧计划将刘步蟾的故事搬上荧幕,希望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现这位晚清名将的风采和贡献。
- 教育教材: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刘步蟾与北洋水师》被纳入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及其对国家的意义。
这些造句不仅突出了刘步蟾作为军事家的历史地位,还反映了他对中国海军发展的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