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凌歊台的简介:

líng xiāo tái/tāi
1.台名。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于此筑离宫。遗址在安徽当涂县。凌歊,谓涤除暑气。

  • AI解释

《凌歊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个有着丰富意蕴的历史典故与文化象征。主要来源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十五年(438年)所建的一座楼阁,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境内。这座台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成为了文化历史、神话传说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详细解释

  1. 名称由来:凌歊台的名字源于其建筑的位置——位于高岗之上,俯瞰四周,犹如飞升于天际,故而得名。

  2. 历史文化意义

  3. 它不仅是刘义隆政治野心的象征,也成为了南朝宋文学中的重要文化符号。
  4. 在后世文人的眼中,凌歊台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5. 艺术表现与影响

  6. 《凌歊台》也是许多古代诗词歌赋的创作背景或主题之一。例如,杜甫就曾写过“凌歊台畔生秋草,太液池头起夕阳”,通过描绘历史遗迹的衰败景象来抒发个人感慨。

  7. 文化象征:凌歊台还经常被用作表达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主题。

造句

  1.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常以《凌歊台》为题,寄托着他们对于历史的深思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在那座古老的凌歊台上,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

  3. 他站在凌歊台上远眺,仿佛能望见千年前的繁华与辉煌。

  4. 凌歊台不仅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政治象征,也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5. 每当月光洒在《凌歊台》上时,我总会想起那些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悠长故事。

分词解释

líng

1 冰:冰~。~锥。滴水成~。2 侵犯、欺压:欺~。~逼。~辱。~侮。恃强~弱。3 杂乱,交错:~乱。~杂。4 升,高出:~云。~霄。~空。~虚。~驾。“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5 渡过,越过:“虽有江河之险则~之”。6 迫近,逼近:~晨。7 姓。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