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1936- )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远哲(1936- )的简介:
lǐ yuǎn/yuàn zhé (1936- )
美籍华裔化学家。生于台湾新竹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79年当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专长化学反应动力学,设计出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交换器,用以分析各种反应的历程,深入了解反应物分子相互碰撞的情况。为此,获1981年劳伦斯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籍华裔化学家。生于台湾新竹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79年当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专长化学反应动力学,设计出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交换器,用以分析各种反应的历程,深入了解反应物分子相互碰撞的情况。为此,获1981年劳伦斯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 AI解释
李远哲,1936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县,是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他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与田中耕一、白川秀树共同获奖),对化学动力学、自由基反应及超分子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详细解释:
-
生平背景:李远哲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才能。他在1962年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博士学位,后来曾在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工作。
-
科研成就:李远哲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化学动力学、自由基反应以及超分子化学等广泛领域,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研究方法不仅对理论化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进了实验技术的进步。
-
教育与传承:作为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李远哲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他担任过多个国际组织的重要职务,并积极参与推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科学进步和发展。
-
荣誉与奖项:除了诺贝尔化学奖外,他还获得了诸如美国化学会“成就奖”、台湾“中山医学奖”等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
造句示例:
- 李远哲教授的研究成果对化学动力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受益于李远哲的指导,许多学生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 在化学界,李远哲的名字是与突破性发现紧密相连的。
- 虽然已经年逾八十,但李远哲仍然活跃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
- 李远哲不仅是诺贝尔奖得主,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远
yuǎn,yuàn
1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2 时间长:~古。~祖。长~。永~。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4 深奥:言近旨~。5 姓。
哲
zhé
1 有智慧:~人。~嗣(称别人子孙的敬辞)。~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学(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2 聪明智慧的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