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的拼音、解释、组词
刑不上大夫的简介:
xíng bù shàng dà fū
大夫:官名,商周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五级爵。原指五级爵犯罪免受肉刑。后比喻刑法对官僚阶级不起作用。
大夫:官名,商周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五级爵。原指五级爵犯罪免受肉刑。后比喻刑法对官僚阶级不起作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社会的一种执礼观念。指刑罚不加诸大夫的身上,大夫有罪则论其轻重的法则在八议,而非刑书。《礼记.曲礼上》:「刑不上大夫。」唐.孔颖达.正义:「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刑不上大夫》这四个字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成语,其实际表述形式应为“刑不上大夫”,意指刑法一般不会直接针对贵族或地位较高的人施加。这里包含了封建时代对统治阶级的一种特殊保护意识和礼法观念。
解释:
- 刑:法律惩罚。
- 上:施行于、作用于,不是用在意义上表示“高于”、“超过”的意思。
- 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或爵位,在周朝时为贵族等级之一。后代虽然称谓有所变化,但通常仍指地位较高的人。
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统治阶层的一种特殊法律豁免态度,意味着即使是地位较高的官员也享有某种程度的司法特权。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理想化的表达,并不代表现实中有绝对不适用于高级官员的情况存在。在中国历史中,尽管有这种观念的存在,实际上也有不少高级官员受到法律制裁的例子。
造句:
- 古代中国实行“刑不上大夫”的制度,意在保护贵族阶层。
-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仍有类似的特权思想存在。
- 在古代社会,“刑不上大夫”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
-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对所有人的平等对待。
- 无论职位多高,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刑不上大夫”的观念应当被现代法治所取代。
分词解释
刑
xíng
1 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夫
fū,fú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