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的拼音、解释、组词

人民大会堂的简介:

rén mín dà huì táng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址。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1959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内由万人大会场、五千人宴会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三部分组成。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门顶上镶嵌着中国国徽。建筑造型雄伟壮丽,具有民族风格。

  • AI解释

人民大会堂》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实际上是指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政治符号。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体现人民民主的性质,决定建设一座大型的政治性建筑——人民大会堂
  2. 地理位置与规模:位于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约相当于96个标准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会堂之一。
  3. 主要功能:主要用于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等重大活动。它不仅是全国人民的象征,也是中外友人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窗口。
  4. 建筑特色:采用现代化设计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外观庄严雄伟,内部装饰典雅大方。

造句示例:

  1. 人民大会堂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之一,见证了无数重要历史时刻。”
  2. “当人民大会堂内响起国歌声时,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让人难忘。”
  3. “每次经过天安门广场,我都会特意去人民大会堂转转,感受那份庄严与自豪。”
  4.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与发展。”
  5.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际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参加。”

分词解释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