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之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柏舟之节的简介: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的父母逼共姜改嫁,共姜作柏舟诗自誓。见诗经˙鄘风˙柏舟。后以柏舟之节比喻夫死守节。宋˙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紧,必能养老扶孤,以全柏舟之节。亦作柏舟之誓。
1. 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的父母逼共姜改嫁,共姜作〈柏舟〉诗自誓。见《诗经.鄘风.柏舟》。后以柏舟之节比喻夫死守节。宋.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也作「柏舟之誓」。
词语“柏舟之节”出自《诗经·邶风·柏舟》,原句为:“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虽无好友,式也搏基。”这里的“式”可以理解为“通‘轼’”,意思是借助车前的横木,以示对兄弟的情义与忠诚不变。后人引申出“柏舟之节”的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坚贞、坚定的品格或原则,如同松柏那样坚韧不拔。
详细解释
-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
- 字面意义:“柏”指的是柏树,“舟”是船的意思。“柏舟之节”的本意指借着船只上的横木来比喻兄弟间的情感和承诺。
- 引申义:比喻人的品行坚定不移、非常坚贞。
造句
-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依然保持着“柏舟之节”,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
- 虽然生活充满了挑战,但她一直坚持着“柏舟之节”,从未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
-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始终保持“柏舟之节”,不为外界因素所动摇。
- 他们之间的友谊如同“柏舟之节”一般坚固,即使时间流逝也未曾改变。
- 即使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诱惑,她依然保持着“柏舟之节”,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分词解释
柏
bǎi,bó,bò
1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2 姓。
舟
zhōu
1 船:~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