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910)的拼音、解释、组词

罗隐(833-910)的简介:

luó yǐn/yìn (833-910)
唐代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曾十余年考进士不第,后入镇海节度使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散文小品语言犀利,诗作喜用口语。有《谗书》、《甲乙集》行世,后人辑有《罗昭谏集》。

  • AI解释

词语“罗隐(833-910)”实际上是一个人名,具体是指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罗隐。罗隐,字昭谏,自号江东生,余杭(今浙江杭州)人。他以卓越的诗歌才华和犀利的社会批判著称于世,其作品多有讽喻现实、针砭时弊之作。

详细解释

  1. 生活时代与背景: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2. 文学成就:他是晚唐重要的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风豪放而不失细腻,常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当时的社会问题和官场丑态。
  3. 作品特色
  4. 罗隐的诗作多讽喻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语言生动形象。
  5. 他也擅长运用典故和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6. 性格与人生经历:罗隐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后通过朋友推荐担任小官吏。晚年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造句

  1. 罗隐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在诙谐之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2. 在罗隐的《西施》一诗中,他通过描绘美女沉鱼落雁之貌来讽刺权贵们的腐败无能。
  3. 罗隐晚年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4. 罗隐在科举考试上屡遭挫折,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通过诗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5. 《谗书》是罗隐所著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许多他对时政的看法和批评。

以上是对词语“罗隐(833-910)”的相关解释及五个造句示例。

分词解释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

yǐn,yìn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2 伤痛:~恻。3 怜悯: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