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构(1910-1992)的拼音、解释、组词
赵超构(1910-1992)的简介:
zhào chāo gòu (1910-1992)
新闻工作者,作家。笔名林放,浙江瑞安人。中国公学毕业。1934年任南京《朝报》编辑,1938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建国后历任《新民晚报》总主笔、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新闻工作者,作家。笔名林放,浙江瑞安人。中国公学毕业。1934年任南京《朝报》编辑,1938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建国后历任《新民晚报》总主笔、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 AI解释
《赵超构(1910-1992)》指的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理论家和教育家赵超构先生。他出生于浙江奉化,曾任《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详细解释
赵超构先生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担任《解放日报》社长期间,推动了报纸的全面改革和创新,使该报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党报之一。他不仅致力于新闻报道的质量提升,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时效性。
赵超构先生还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他的著作《新闻学》对中国新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其中提出了“新闻六论”,即:真实性论、时效性论、接近性论、趣味性论、指导性论和战斗性论,为中国的新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赵超构先生还注重新闻实践与教学的结合,长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强调记者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社会责任感。
造句
- 赵超构曾经说过:“做记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只能用事实说话。”
-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赵超构始终秉持真实、公正的原则。
- 每当谈起赵超构先生时,总会让人想起他那句名言:“新闻要像铁一样硬,也要像豆腐一样软。”
- 在中国新闻界,赵超构的名字与严谨的报道风格紧密相连。
- 《解放日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离不开赵超构等人的努力。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