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粞的拼音、解释、组词
糠粞的简介:
kāng xī
1.谷皮碎米。指粗劣的粮食。
1.谷皮碎米。指粗劣的粮食。
- AI解释
《糠粞》是两个字组成的名词,通常用来指代细碎的食物残渣,多用于形容贫困或生活的艰难。在古代文献中,“糠”指的是米壳、谷皮等粮食加工后的残留物;“粞”,指的是碎米或者磨面粉时产生的细末。这两个词合在一起使用时,通常表示在物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勉强食用的东西。
详细解释:
- 糠:稻谷或小麦脱壳后剩下的外壳部分。
- 粞:磨面过程中筛出的细屑,类似于碎米的状态。
- 糠粞并举:形容生活极其艰难,甚至连少量的食物都难以获得。
造句示例:
- 唐代杜甫在《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提到:“饥年食糠阅,病世尝药裹。”这里“食糠阅”就是指生活贫困到只能吃谷壳度日。
- 宋代黄庭坚在其诗作中有描述:“旧贫如饿死,余苦似糟糠。”这里直接使用了“糟糠”,比喻贫困时的生活状态和食物。
- 明代张居正的《陈荐父墓志铭》中提到:“其子虽贫,犹能读书,日食糠粞而已。”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家庭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仍然坚持教育下一代的情景。
-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记载:“余少年时尝居乡,见村民以糠粞为命。”此句直接描述了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食用细碎的食物残渣的生活状况。
- 在民间故事或小说中常有类似表达:“他家境贫寒,每日只能靠吃糠食粞度日。”
这些例子和句子展示了“糠粞”一词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情况,反映了古人对生活艰难的描述。
分词解释
糠
kāng
1 稻、麦、谷子等的子实所脱落的壳或皮:米~。糟~。~秕。~醛(有机化合物,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等的原料)。2 萝卜等因失掉水分而中心呈蜂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