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加诸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的简介:

jǐ suǒ bù yù,wù jiā zhū rén
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AI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论语》,原文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这段话中提炼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关于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教诲之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或遭遇,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是儒家伦理学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公正、同情与宽容的原则。

以下是5个使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造句:

  1. 他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大声说话,所以他总是尽量保持安静,以免打扰他人。
  2. 在工作场合,她总会考虑到同事的感受,避免做出会让他们不舒服的事情或言论。
  3. 我不会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对朋友发脾气,因为我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性。
  4. 他常常想起这句话,在处理家庭矛盾时总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尽量不要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5. 这个新政策虽然在执行初期可能会让人感到不便,但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适应,并且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他提醒自己要耐心,对待他人就像希望他们如何对待我们一样。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不仅具有深刻的伦理价值,还能够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做出更加明智和体谅的选择。

分词解释

1 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2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念。~望。~火。食~。情~。禁~。纵~。2 想要,希望:~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3 需要:胆~大而心~细。4 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5 婉顺的样子。

副词,不,不要:请~动手。~谓言之不预(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

jiā

1 增多:增~。追~。~倍。~封。2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注解。~冕。3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法。4 施以某种动作:~以。不~考虑。5 使程度增高:~工。~强。~剧。6 超过:~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7 姓。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