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化的拼音、解释、组词

人格化的简介:

rén gé huà/huā
1.对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童话﹑寓言等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将动物、抽象观念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形体、性格、情感等,表现人的举动或思想情感的文学表现方式。也称为「拟人化」。

人格化》的详细解释

人格化(Personification)是指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性、行为和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这种手法,作者可以使得物体、动物、自然现象等具有人性化的特征,从而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人格化通常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也常见于广告、电影剧本、演讲稿等需要强调情感共鸣或形象描绘的场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表达复杂思想,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或理念。

造句

  1. 自然风光被赋予了生命: “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绿意盎然的大地仿佛穿上了新装,生机勃勃地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子。”
  2. 抽象概念的人格化表达: “时间就像一位无情的收割者,在不知不觉间将我们的青春一点点带走。”
  3. 拟人化的动物描述: “小猫喵喵叫着,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小秘密,那灵动的眼神和轻盈的步伐,都让人感觉它正试图与这个世界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
  4. 情感的具象化表达: “爱是一个温柔的拥抱,在最需要安慰时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
  5. 自然现象被赋予人性: “秋风在林间低吟浅唱,为即将来临的冬日做着最后的告别。”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人格化”手法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还能增强文字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分词解释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 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3 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4 阻碍,隔阂:~~不入。5 击,打:~斗。~杀。6 推究:~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于上下。9 感通:~于皇天。10 变革,纠正:~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