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简介:

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

  • AI解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其主要含义是指听到的事情可能是虚假不真实的(因为可能存在误听、误解或故意误导的情况),而亲眼见到的事实则更为可信可靠。这句话强调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口述信息,应该亲自观察验证。

详细解释

  • 耳听为虚:通过耳朵听到的信息,往往带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存在误传、曲解或误导。
  • 眼见为实: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的事实更为准确可靠,因为它们是基于实际情况得出的客观判断。

这句话适用于多种情境,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迅速但真假难辨的时代,提醒人们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不应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造句

  1. 小明听朋友说这家新开的小吃店味道特别好,但是他自己去了一次后觉得并非如此,于是小明感慨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 老板听说市场上的原材料价格会大幅上涨,但他决定亲自调查一番。他说:“我宁愿多花点时间确保消息准确无误,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3. 王老师对学生说:“你们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那些谣言,要自己去查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 在招聘过程中,人力资源部要求面试官不能仅仅依赖简历信息来判断求职者的技能和能力,而应进行实际的操作测试或面试考察,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5.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强调观察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并告诫同行:“任何理论或者假设都需要通过严谨的验证才能确定其真实性,这便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真实含义。”

分词解释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1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2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3 内心怯懦:做贼心~。4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5 抽象的:~词。6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8 同“ 墟 ”,大丘。9 同“ 圩 ”,集市。

yǎn

1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睛。~底。~力。~色。~神。~帘。~目。~疾手快。2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光远大。~界开阔。3 孔洞,窟窿:炮~。针~儿。泉~。4 关节,要点:节骨~儿。字~儿。5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6 当前:~前利益。~下。7 量词:一~井。8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