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矛的拼音、解释、组词

盾矛的简介:

dùn máo
1.矛盾。

  • AI解释

盾矛》是一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原文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事物如果既无法被攻破又能够攻无不克,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那种相互冲突、不能共存的观点或理论。

详细解释:

  • :古代用来防护身体,抵御攻击的武器。
  • :古代用于进攻的长柄武器。
  • 矛盾:在此处特指一种逻辑上的对立和不一致性。当两者共同存在时,意味着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强调某物坚不可摧(如盾),另一方面又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突破它(如矛)。这种情况下,两者不能同时为真。

造句:

  1. 在讨论环保问题时,我们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这就好比拿着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两者如何兼容是个挑战。
  2. 对于那些喜欢讲大话而不愿付出实际行动的人,他的话简直就像盾矛一样自相矛盾。
  3. 教育理念上,既强调因材施教又追求统一标准的教学方法,就相当于拿着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很难同时实现。
  4. 在讨论科技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时,如果一种技术既能完全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又能确保高效运行而不降低使用体验,那这就像拿着不破之盾和无坚不摧之矛了。
  5. 当企业试图既保持成本低廉又提供高质量服务时,它们可能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的困境之中。

这些句子展示了《盾矛》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通过具体场景来说明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和逻辑矛盾的概念。

分词解释

dùn

1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2 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银~。

máo

1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