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的拼音、解释、组词
盾的基本解释:
1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
2 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银~。
盾的笔顺/笔顺名
ノ,丿,一,丨,丨,𠃍,一,一,一
撇,竖撇,横,竖,竖,横折,横,横,横
-
1 ノ
撇
-
2 丿
竖撇
-
3 一
横
-
4 丨
竖
-
5 丨
竖
-
6 𠃍
横折
-
7 一
横
-
8 一
横
-
9 一
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战争时用来抵挡外来武器攻击,以保护身体的兵器。如:「籐盾」、「盾牌」。
2. 盾形的奖座或纪念品。如:「金盾」、「银盾」。
3.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如:「后盾」。
4. 矛盾:①言语行为相互抵触。如:「他的话前后矛盾,显然这件事有问题。」②两种势力相互冲突。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矢石攻击的武器。【例】盾牌
2. 盾形的物品。多用作奖牌或纪念品。【例】金盾、银盾
3.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例】后盾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一种抵御敌人矢刃等攻击,保护己身安全的兵器。如:「盾牌」、「籐盾」、「金剑神盾」。
2.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如:「深厚的民意基础是他强而有力的后盾。」
3. 盾形的物品。多用作奖牌或纪念品。如:「银盾」、「金盾」。
4. 荷兰、越南、印尼等国货币单位的简称。
5. (一)之又音。
详细解释
盾[dùn]
〈名〉
【本义】:盾牌
【造字法】: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
1 同本义 ([En.] shield)
【引】
1 《周礼·司兵》:掌五兵五盾。 注:“干橹之属。司戈盾、及舍设藩盾。”
【例】
又如:盾威(指军心士气);盾矛(矛盾);盾橹(古代防护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
2 盾形的物品 ([En.] shield-shaped thing)。
【例】
如:银盾;金盾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凡盾之屬皆从盾。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凡盾之屬皆从盾。食問切
注解
『象形』,指该字为象形字 。
【盾】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食問』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盾】字本义为盾牌。
【盾】字造字法为象形。
【盾】字字形结构为半包围, 可拆字为“斤 目”。
【盾】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四, 盾部, 现代部首为目, 笔画为9画。
【盾】字异体字:楯 。
《说文解字》注解
(盾)瞂也。經典謂之干。戈部作。所㠯扞身蔽目。用扞身,故謂之干。毛傳曰:干,扞也。用蔽目,故字从目。从目。各本少二字。今依應補。象形。鍇曰:象盾形。按今鍇本或妄增厂聲二字。食閏切。十三部。廣韵食尹切。凡盾之屬皆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