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máo 部首 笔画5 字形右上包围 五行 五笔:CBTR

矛的基本解释:

1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

矛的笔顺/笔顺名

乛,丶,乛,亅,ノ

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钩,撇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古代一种长柄直刺的武器。如:「长矛」、「矛盾」。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一种古代直刺兵器。长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利刃。【例】长矛 ◎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古代一种直刺兵器。长柄,有青铜或铁制的利刃。如:「长矛」。《文选.枚乘.七发》:「白刃硙硙,矛戟交错。」《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随即披挂持矛上马,引一千余人,迳出北门。」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详细解释

矛[máo]

[名]

【本义】:长矛

【造字法】: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

【引】

1 《说文》: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 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

2 《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3 《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

4 《礼记·曲礼》:进矛戟者。

5 《周书·王会》:操戈执矛。

6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矛若林立。

【例】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从矛。𢧟:古文矛从戈。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从矛。,古文矛从戈。莫浮切〖注〗、鉾、、,古文。

注解

『象形』,指该字为象形字 。

【矛】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莫浮』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矛】字本义为长矛。

【矛】字字形结构为右上包围, 可拆字为“乙(矛) 丿”。

【矛】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四, 矛部, 现代部首为矛, 笔画为5画。

【矛】字异体字:鉾 。

《说文解字》注解

(矛)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見考工記。記有酋矛、夷矛。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鄭注:酋夷,長短。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長矣。按許不言夷矛者,兵車所不建,不常用也。魯頌箋云: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象形考工記謂之刺兵。其刃當直,而字形曲其首,未聞。直者象其柲,左右葢象其英。鄭風傳云:重英,矛有英飾也。魯頌傳云:朱英,矛飾也。按矛飾葢縣毛羽。據鄭箋則毛傳云重喬累荷也者,所以縣毛羽也。莫浮切。三部。凡矛之屬皆从矛。

()古文矛,从戈。

矛字组词

盾律 盾论 盾规律 盾概念 盾重重 盾判断 盾相向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