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化为龙,不变其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的简介: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 AI解释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含有深刻的哲理。“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意味着事物无论经历何种变化或转化(如由低级向高级演变),其内在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它强调了“质变中蕴含量变”的哲学思想。
解释: - “蛇”代表初始状态。 - “化为龙”表示通过某种方式转变成更高的状态、更优秀的事物。 - “不变其文”指虽然外部形式或身份发生了变化,但内在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
这句话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经历重大变革后,仍然保持不变的本性和特点。这可以是个人性格、品德方面的坚守,也可以是对某种信念和原则的坚持。
造句: 1. 尽管他在社会地位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他依然保持着谦逊待人的美德,真可谓“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2. 虽然李明换了份工作,职位更高了,但他的勤奋依旧如初,这是他作为一个人不变的本质特征——“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3.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正所谓“蛇化为龙,不变其文”,这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4. 尽管张华已经从一个普通员工晋升为部门经理,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5.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王强一直在坚持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这正如“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他的热情和梦想始终如一。
分词解释
蛇
shé,yí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
化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为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龙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变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
其
qí,jī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