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的拼音、解释、组词
潜移默化的简介: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耳濡目染」
2.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1>,熏渍陶染2>,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3>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注解〕 (1) 款狎:亲密交往。 (2) 熏渍陶染:感化薰陶。 (3) 操履:素行,平日所遵守及履行的事。
3. 「潜移默化」原作「潜移暗化」。北齐时,颜之推写了一本家训,教导子孙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人在年轻之时,性格未定,时常有样学样,如果多和贤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兰室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在鱼市中待久了,身上则会有鱼腥味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子都很慎重地选择朋友。孔子也曾说:「不要去结交道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后来「潜移默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潜移暗化」演变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1. 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例】在喜爱文学的父亲潜移默化下,小英在小学三年级时便开始研读古典小说。
1. 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于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清史稿.卷三八一.陈銮传》:「请敕儒臣阐明圣谕广训,黜异端之旨,撰为韵言,布之乡塾,俾士民童年诵习,以收潜移默化之效。」《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也作「潜移暗化」。
词语解析
“潜移默化”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叙传上》,原文为:“是以君子之于学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非积渐而至之,不足以入其域。”后世演化出“潜移默化”的说法。该词由“潜”和“移”、“默”和“化”四个字组成,其中“潜”指的是深藏不露或隐秘的;“移”表示改变、变动的意思;“默”意为不说话,无声无息;“化”是指变化、改变。
整句成语的意思是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而发生变化,或者在长时间内逐渐被外界影响而不自觉地吸收和接受某些观念或行为。通常用来形容长期的文化、思想、习惯等的传播、渗透过程,对个人或者群体的影响通常是细水长流的,没有明显的痕迹但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造句
- 教育的力量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
- 这些年来,我一直居住在江南地区,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沟通。
- 长期的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里,让我潜移默化地爱上了阅读,并从中受益匪浅。
- 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长期处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可以让人潜移默化地变得更加乐观和自信。
分词解释
qián
1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2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3 姓。yí
1 挪动:~交。~植。~刻(过一段时间)。~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民。迁~。转~。~樽就教(端着酒去别人跟前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2 改变,变动:~居。~易。~情(变易人的情志)。~动。潜~默化。3 旧时公文的一种,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文。檄~。mò
1 不说话,不出声:~认。~写。~许。~哀。~诵。~读。~悼。~契。沉~。~~无闻。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