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包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吵包子的简介:
chǎo bāo zǐ
1.方言。闹纠纷;吵架。
1.方言。闹纠纷;吵架。
- AI解释
实际上,“吵包子”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有明确含义的中文词语,它可能是一个谐音梗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中创造出来的一个词。根据“吵”字与“包”字的结合,可以猜测它可能是从“吵架”和“包子”两个词汇中提炼出来的新词。
在正式语言或文学作品中,并未找到关于“吵包子”的具体解释。“吵包子”这一词语可能是为了制造幽默效果、吸引注意或者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如果要根据这个字面意义展开,可以尝试理解为一种比喻或者象征性说法,比如形容某个地方的人们经常因为小事而争吵,就像包子一样容易被捏破或提起。
造句
- 小区里最近吵包子事件不断发生,居民们对此感到头疼不已。
- 晚上八点钟,小明家的“吵包子”大会又开始了,声音传遍了整栋楼。
- 大学校园里的同学们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争论不休,仿佛每天都要进行一场“吵包子”的表演。
- 他俩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真像是在吃“吵包子”,没吃到却把肚子给撑破了。
- 爸爸妈妈的“吵包子”对话似乎永远不会停止,就像永远不能吃完的一笼包子。
这些造句是根据对“吵包子”的理解和想象编写的,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使用情况。如果想要表达真正意义上的争吵或冲突,请直接使用“吵架”等标准词汇会更加准确和得体。
分词解释
吵
chǎo,chāo
1 声音杂乱搅扰人:~人。~扰(❶吵闹使人不得安静;❷争吵)。2 打嘴架、口角:~嘴。争~。
包
bāo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3 装东西的袋:书~。皮~。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5 总揽,负全责:~销。~揽。6 保证:~赔。~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8 围:~围。~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11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