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tiè)的拼音、解释、组词
法帖(-tiè)的简介:
fǎ tiè
1.临摹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家书法的法书及其拓本或印本。公元992年侍书学士王著等奉敕编次摹刻宫廷秘阁收藏的法书为十卷,称《淳化阁帖》,法帖之名,相传由此而起。
1.临摹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家书法的法书及其拓本或印本。公元992年侍书学士王著等奉敕编次摹刻宫廷秘阁收藏的法书为十卷,称《淳化阁帖》,法帖之名,相传由此而起。
- AI解释
《法帖(- tíè)》
- 释义:
- 法帖,通常指的是古代书家的手迹、墨宝或书法作品的摹本。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
在更广泛的文化语境中,“法帖”也可以指任何被当作典范学习的文字作品。
-
详细解释:
- “法帖”中的“法”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法则、标准或是典范;而“帖”则是指书信或文书。因此,狭义上的“法帖”多是指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重要书法作品的抄本或者摹本。
-
从广义来看,“法帖”的概念则更为宽泛,涵盖了所有被视为学习模范的文字资料。
-
造句:
-
(1) 作为初学者,我总是把王羲之的《兰亭序》当作法帖来模仿练习。
- (2) 每当有参观者来到书法展览馆,总有人会仔细研读那珍藏多年的颜真卿法帖。
- (3) 书法老师经常挑选一些名家的法帖,让我们在课堂上临摹学习。
- (4) 这家博物馆拥有许多难得一见的古代名士法帖,成为了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 (5)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法帖,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上便是对“法帖”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相关造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帖
tiè,tiě,tiē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