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化螟的简介:

èr huà/huā míng
1.螟虫的一种。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小麦﹑玉米﹑甘蔗﹑茭白等。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可用消灭幼虫,灌水灭蛹,灯光诱蛾,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物名。属鳞翅目。身体细长,前翅阔长,呈灰黄色,有褐黑色小点,后翅为三角形,呈白色。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常群聚在植物茎内穿孔蛀食,致使植物发生枯心或白穗的现象,是一种危害农作的害虫。繁殖甚速,在台湾一年可繁殖三至四代,为水稻、粟、玉米、甘蔗、茭白等的大敌。也称为「钻心虫」。

二化螟》的详细解释

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ressalis) 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这种昆虫主要以幼虫的形式危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 分类与特征
  • 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 成虫是一种灰褐色或暗棕色的蛾子,翅膀上有灰色和黑色条纹;在夜间活动。
  • 幼虫呈白色到浅绿色,体表有明显的环状斑点。

  • 生活习性

  • 成虫通常在夏季活跃,在夜晚交配、产卵。雌虫一次可产数百粒卵。
  • 卵一般黏附在叶片背面或稻穗上,孵化后幼虫先吃掉孵化的地方再逐渐转移到新的食物源。
  • 幼虫主要取食水稻的叶子和茎秆,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 防治措施

  • 农业防治:适时灌溉、排水控制田间湿度;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害虫寄主。
  •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喷洒杀死幼虫或成虫;但需注意使用时要遵循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等进行生物控制。

造句

  1. 因为二化螟的猖獗,今年村里的水稻产量大幅下降了。
  2. 每到夏季,农户们都会特别注意防治二化螟以确保稻谷丰收。
  3. 科技人员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农药来有效对付农田里的二化螟
  4. 村长建议村民们引进赤眼蜂作为天敌来控制田地里的二化螟问题。
  5. 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今年田里的二化螟繁殖情况异常严重。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míng

1 〔~虫〕螟蛾的幼虫,有许多种,如“三化螟”、“玉米螟”等。危害农作物。2 〔~蛉〕❶一种绿色小虫,螟蛉蛾的幼虫。❷喻抱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