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家的简介:
liù/lù jiā/gū/jie
1.指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汉司马谈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 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三国吴韦昭﹑三国魏王肃﹑三国吴虞翻﹑三国魏刘劭﹑隋刘炫﹑南朝齐陆澄。
1.指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汉司马谈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 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三国吴韦昭﹑三国魏王肃﹑三国吴虞翻﹑三国魏刘劭﹑隋刘炫﹑南朝齐陆澄。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学术的流别,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 史书的六种体裁,有《尚书》的记言体、《春秋》的记事体、《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通史纪传体、《汉书》的断代纪传体。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
在古代中国学术史上,《六家》一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形成的六个主要流派。这六个流派分别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也称“辩者”)、墨家。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理论体系,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六家》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重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 阴阳家:又称《易》学派,通过阴阳五行理论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
- 法家:强调法治和严格的法律制度,主张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
- 名家(辩者):关注逻辑推理和辩论技巧,在语言和概念上进行深入探讨。
- 墨家:创立于春秋时期,以创始人墨子命名,倡导兼爱非攻等思想。
造句
-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百花齐放,《六家》之中各有千秋,使得那个时代的文化极为丰富多元。
- 汉代儒学家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将《六家》中的儒家思想推至顶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 《六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学术思想进入了成熟阶段,各家学派都为中华文化的繁荣贡献了力量。
- 《六家》中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这对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有着积极意义。
- 墨子创立墨家的思想体系,在《六家》中独树一帜,提倡的兼爱非攻原则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家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