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崖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铁崖体的简介:

tiě yá tǐ/tī/bèn
1.指元末诗人杨维桢好驰聘异想﹑运用奇辞的诗歌风格。杨维桢因少时在浙江家乡铁崖山中苦读五年﹐自号铁崖﹐故称。

  • AI解释

铁崖体》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创的一种特殊的诗歌风格,因其号铁崖而得名。这一诗体特点鲜明:多用奇字拗句、不避生僻字和工对句法,常采用夸张手法,并且在音律上追求和谐与新奇的结合。其语言风格既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详细解释

  1. 奇特的语言:《铁崖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奇字拗句。这种用词上的独特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到耳目一新。
  2. 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咏史、抒怀还是描述自然景物,杨维桢都能通过“铁崖体”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富有个性和独创性。
  3. 音韵之美:虽然杨维桢主张诗文不必拘泥于传统格律,但他的作品在音韵上仍追求一种和谐美。有时会刻意打破传统声韵规则以求新意。
  4. 强烈情感表达:《铁崖体》中的情感表达往往直接且强烈,作者通过具体形象和比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造句

  1. “江湖夜雨十年灯,铁崖体的奇字拗句犹如这夜色中的一抹亮光。”——这句话描绘了在深夜阅读杨维桢诗作时的感受。
  2. 铁崖体里的那些生僻字仿佛是诗人用来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用以表达对《铁崖体》独特魅力的感慨。
  3. 在文学研究会上,教授说:“要读懂《铁崖体》,得先学会欣赏作者的奇思妙想与不拘一格的语言运用。”
  4. “杨维桢笔下的山水,如诗如画,恰似他那‘铁崖体’中的每一句诗,都充满了诗意和奇幻色彩。”——形容杨维桢作品的独特风格。
  5. 小李在课堂上分享说:“读《铁崖体》能感受到诗人情感的强烈起伏与语言上的大胆创新。”

通过上述解释及造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铁崖体》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及其魅力所在。

分词解释

tiě

1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2 形容坚硬:~拳。~军。~骑。金戈~马。~汉。~蹄。~腕。3 形容确定不移:~铮铮。~的纪律。~证。4 形容刚正:~面无私。5 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着脸。6 黑色:~骊。~青。7 兵器的代称:手无寸~。8 姓。

1 高地的边,陡立的山边:山~。悬~。~谷。~壑。~壁。~葬(悬棺葬)。~岸。悬~勒马。2 边际:~略(大略,梗概)。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