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符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符的简介:
gōng fú
1.官方的凭证。
1.官方的凭证。
- AI解释
词语“公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源于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化语境。根据现有资料,“公符”通常指的是官方颁发的一种凭证或者标志,用以证明某人的身份、资格或者是某种权力的认可。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左传》等古籍中的记载,在具体使用时会带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
详细解释
-
出处与历史意义:“公符”一词多见于中国古代典籍中,特别是在《左传》中有“公符”的记载。这里的“公符”通常是指古代君王或朝廷用来证明身份、权力或者特定资格的凭证。
-
用途:在古时候,“公符”可以作为官员身份的证明,或者是某些特权的象征。例如,在一些军事行动中,公符可能被用作调动军队或发放军饷的依据。
造句
- 古代朝廷为了确保官吏的忠诚和能力,往往会给每个官员颁发一个公符。
- 在古代战争时期,将军们会根据手中的公符来指挥自己的部队。
- 持有公符的人在某些场合下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或特权。
- 虽然如今“公符”一词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如果出现与历史相关的语境里,它可以用来描述某种证明身份或者权力的凭证。
- 古代的公符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权势和地位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公符”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有限,并且其具体含义可能根据不同的文本环境有所不同。以上解释基于传统文献的理解,仅供参考。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符
fú
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3 相合:~合。言行相~。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