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石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房山石经的简介:
fáng shān shí/dàn jīng
1.房山石刻经书。在北京市房山县大房山中。明沈德符《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大房山,在京师房山县境内,俗名小西天是也。隋大业间,僧静琬募金钱凿石为板,刻藏经传后,至唐贞观仅完《大涅盘》一部。其后法嗣继其功,直至完颜时始成,贮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门,锁以浮屠。"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房山石刻经书。在北京市房山县大房山中。明沈德符《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大房山,在京师房山县境内,俗名小西天是也。隋大业间,僧静琬募金钱凿石为板,刻藏经传后,至唐贞观仅完《大涅盘》一部。其后法嗣继其功,直至完颜时始成,贮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门,锁以浮屠。"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AI解释
《房山石经》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明清时期刻于北京房山县(今北京市房山区)碧云寺、智化寺等地的一系列佛经石刻。这些石刻以汉文和梵文对照的形式刻写在石板上,并镶嵌于墙内或碑亭中,其内容涵盖了佛教经典、禅宗语录等多种文献。《房山石经》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详细解释:
- 时间背景:《房山石经》主要刻制于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
- 石刻内容:包括了大量佛教经典以及相关的注疏、论释等文本,涵盖了从般若波罗蜜多到密宗咒语等多个方面。
- 书法艺术价值:这些石刻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碑刻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字体多样,既有楷书也有行草,展现了中国书法的多种风格和技法。
造句:
- 这部《房山石经》不仅记录了古代佛教教义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当时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平。
- 在参观智化寺时,我们有幸亲眼见到了保存完好的《房山石经》,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通过对《房山石经》的研究,学者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生活和文化追求。
-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房山石经》对于弘扬佛教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 每当阳光穿过古寺的石刻窗格照在《房山石经》上,其文字仿佛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更加闪耀着智慧之光。
分词解释
房
fáng
1 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屋。~产。~舍。~租。库~。楼~。书~。2 结构和作用类似房子的东西:蜂~。莲~。心~。3 量词:两~儿媳。4 家族的一支:大~。长(zhǎng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6 姓。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石
shí,dàn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金~。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
经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