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旷的拼音、解释、组词
瞽旷的简介:
gǔ kuàng
1.指春秋晋盲人乐官师旷。
1.指春秋晋盲人乐官师旷。
- AI解释
词语“瞽旷”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著名音乐家,即师旷和伯牙。其中,“瞽”是瞎眼的意思,“旷”是对师旷的称呼。师旷是晋国的大乐师,以精通音律著称,据说他双目失明,但音乐技艺非常高超;“旷”,这里指的就是师旷。
详细解释
-
师旷:据《左传》记载,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著名乐官。传说中,师旷虽然眼睛失明,但是耳朵异常灵敏,能够准确判断声音的高低、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他精通各种乐器,并且对音乐有着深刻的见解。
-
伯牙:传说中与钟子期一起演绎了“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相传他也是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在《吕氏春秋》中有记载,说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贤士。
造句
- 古代文人对师旷和伯牙的事迹津津乐道,常将他们作为音乐才子的典范来谈论。
- 在那群瞎眼的盲人们中间,有一个名叫瞽旷的人,以他卓越的琴艺赢得了众人的敬仰。
- 学校举办了一场古琴演奏会,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师旷和伯牙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音乐世界中。
- 《高山流水》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讲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就像师旷与伯牙之间那样。
- 如果说古代中国的音乐艺术是由瞽旷和伯牙两位大师引领的话,那么他们的成就无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分词解释
旷
kuàng
1 空阔:空~。~远。~野。地~人稀。2 开朗,心境阔大:~达。心~神怡。3 相互配合的东西之间空隙过大:这双鞋穿着太~了。4 荒废,耽误:~工。~时持久。~日经年。5 长时间所无:~代伟人(当代无人比得上的伟大人物)。~古绝伦。盛世~典(兴盛时代的罕见难逢的隆重典礼)。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