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语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众语的简介:
dà zhòng yǔ
1.1934年上海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
1.1934年上海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
- AI解释
《大众语》是指一种面向广大人民、易于理解并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通常简洁明了,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词汇,旨在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交流。
详细解释:
- 面向对象:《大众语》主要是为普通民众设计的沟通方式。
- 简洁易懂:避免使用复杂、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力求语言通俗易懂。
- 广泛适用性: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背景,《大众语》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场合。
造句示例:
- “现在,我们提倡使用《大众语》,让每个人都能轻松理解政策内容。”
- “为了提高民众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大众语》被广泛应用于宣传册和网络平台中。”
- “新闻发布会中采用《大众语》的形式进行播报,有助于增强公众的理解力和参与度。”
- “在开展社区活动时,志愿者们使用《大众语》与居民交流,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顺畅有效。”
- “公司决定在内部培训材料中引入更多《大众语》,以便于员工快速掌握新技术。”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大众语》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价值。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众
zhòng
1 许多:与“寡”相对:~人。~多。~矢之的。芸芸~生。2 许多人:大~。群~。民~。~口铄金。~目睽睽。~叛亲离。~擎易举。
语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