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园奴隶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种植园奴隶制的简介:

zhòng zhí yuán nú lìi zhì
指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约奴,后以西欧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代替。从事向欧洲出口的农产品生产。该奴隶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被废除。

  • AI解释

《种植园奴隶制》是指历史上在特定区域,尤其是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这种制度主要通过强制使用奴隶来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作物(如棉花、烟草、糖等)生产。在这种制度下,奴隶通常被强迫工作并遭受残酷的剥削和虐待。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种植园奴隶制起源于15世纪后半叶欧洲探险者到达美洲之后,并随着三角贸易的发展而进一步普及。奴隶主要来自非洲。

  2. 特征

  3. 劳动密集型生产:大量劳动力用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了对奴隶的依赖。
  4. 残酷剥削:奴隶受到极端的虐待、身体上的惩罚和精神上的摧残。
  5. 社会隔离:种植园内的奴隶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与自由人社会完全隔绝。

  6. 影响

  7. 对于被奴役者而言,意味着生命安全、人身自由乃至基本生存权利的丧失。
  8. 从长远来看,这种制度不仅导致了大量人口死亡和种族屠杀,还对美国等国家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阴影。

造句

  1. 种植园奴隶制是19世纪前半叶在美国南部常见的经济形式。
  2. 在种植园奴隶制下,奴隶们被剥夺了所有权利,并被迫从事极端繁重的劳动。
  3. 随着内战结束,美国废除了种植园奴隶制,但其遗留问题至今仍困扰着社会。
  4. 研究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种植园奴隶制对后代产生的深远影响。
  5. 尽管法律上已禁止,但有关种植园奴隶制的记忆仍在当今的文化和政治辩论中占有一席之地。

分词解释

zhǒng,zhòng,chóng

1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差(chā),2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子。~禽。~畜。撒~。配~。3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族。4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两~人。5 指胆量或骨气:有~。没~。

zhí

1 栽种:种~。培~。栽~。~树。2 树立:~立。~志(立志)。3 戮住,竖起:~耳。4 生物的一大类,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物。~被。~保。5 古代军中监督工事的将官:“华元为~,巡功。”

yuán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

1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隶。~婢(男女奴仆)。~颜婢膝。~性。2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役。~使。3 使人甘受奴役地:~化。

lì,dài

1 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2 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3 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仆。4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书。~字。汉~。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