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知之为知之的简介: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
为:是。懂就是懂。指要诚实。

  • AI解释

词语“知之为知之”源自《论语·公冶长》,原文是:“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中“由”指的是孔子的学生仲由,也就是子路。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或知识。它强调的是对待事物要实事求是、坦诚相待的态度和态度的重要性,而不是故作姿态或是自欺欺人地假装知道某个未知的事物。

造句

  1.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应当秉持“知之为知之”的精神,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勇敢承认并努力求证。
  2. 他为人诚实,无论对错都会直言相告,这种态度真是难得的智慧,正所谓“知之为知之”。
  3. 老师强调说:“学习时,要‘知之为知之’,不盲目自信或自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4. 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知之为知之”的态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寻找解决方案。
  5. 李明在面对客户咨询时总是非常诚实,他说:“我做不到‘不知为知之’,因为那不符合我的原则。我会直接告诉他们我不确定的情况,并承诺进一步查找。”

分词解释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